技术领先:
1、专注:公司自2005年成立至今12年一直专注于人参、西洋参产业。是中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人参、西洋参安全优质高产技术研发、推广及其配套物资经营,以及人参良种选育扩繁及其安全优质生产基地建设的团队。
2、专业:公司具有强大的专业团队。团队带头人徐怀友现被聘为全国参茸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被吉林省公务员局、省农委授予吉林省振兴人参产业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现有公司员工61人,其中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51人,包括吉林省聘专家5人,高级农艺师2人,研究生1人。
3、领先:(1)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人参安全优质生产技术研究”成果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与吉林农业大学等合作完成的“人参主要有害生物安全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人参资源高效利用及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率先发现灰霉病,并给出高效防治药剂,解决了人参“长灰毛”的难题。带头治疗人参茎斑,解决了人参“疤瘌杆子”的难题。
(3)通过5年多大量的安全试验、防效试验及药残试验,明确了近50种农药的防效及其残留降解规律;已制定了46种人参农药的使用标准,推动了28种人参农药的登记。
(4)拥有专业实验室,设有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等先进的检测试验设备和系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鉴定设备。拥有分工明确的试验小组(检测组、防控组、营养组、种苗组、土壤养护与设施组),为人参种植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5)率先制定出人参全年优质生产流程方案,且为全程解决方案:包括病害与营养。
未来我们的技术研发将致力于研究生物、有机药剂及流程方案,让人参种植户种出高品质有机人参。
方案规范:
1、技术方案源于大量的科学实验。每一种药剂,每一个配方均是经过大量的安全试验、防药试验及药残试验才得以推广。
2、方案流程解决了人参低残问题,根据国外、国内、省地方标准制定;方案依托于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人参安全优质生产技术研究”,使用剂量、用药次数均经过大量田间实验验证,且均在安全间隔期内,保障了人参产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品质。
3、技术方案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及标准制定:遵循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等法规。方案制定严格遵循《人参安全生产植保技术规程》、《农药在人参上的使用准则》等相关标准。
4、技术方案所用农药品种多已进行了人参合法使用登记,并已制定相关使用标准。没有登记的严格进行相关药效、药残等试验并且正在进行登记。
5、方案由“参博士”专家团队因地、因时量身制定。依托团队近二十年一线的田间试验及服务经验,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病虫害发生态势、不同年生以及不同时期,不同生产目的而制定的适合该地块人参生长的生产技术方案。
“长白山人参”原料基地品牌
“长白山人参”绿色食品
“长白山人参”道地药材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道地药材认证规范 长白山人参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道地药材长白山人参的生产通则。
本标准适用于道地药材长白山人参的育苗、种植、采收、产地加工、包装、检测、贮藏、运输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 17217-1:2014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Ginseng seeds and seedlings Part 1: Panax ginseng C.A. Meyer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9506 地理标志产品 吉林长白山人参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道地药材 DaoDi Herb
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高效优质药材,一般都具有特定产区、特殊的生产加工方法、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知名度。
3.2 产地加工 Local Processing
指在产区对采收的药材进行处理至形成初级商品药材的加工过程,包括了清洗、拣选、切片(块、段等)、干燥、整形、分级及蒸制、发汗、搓揉等传统加工。
4 道地性
4.1 历史沿革
人参始载于《范子计然》(春秋战国时期范蠡著),书中云“人参生上党,状类人者善”。《神农本草经》把人参列为上品,别名“人衔”“鬼盖”。其功效“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南朝陶弘景撰写的医药学专著《本草经集注》:“人参微温,无毒……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党及辽东。”明代中国人参主产区明显北移,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记载:“上党,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为辽参。《大清会典》记载,清初,王以下公以上,许遣丁于乌拉地方采捕东珠,貂皮,人参。此处“乌拉”主要指“吉林乌拉”而言,其范围所指是松花江上游长白山区的江河水系流经区域。
综上所述,明代以后人参主产于长白山区。
4.2 道地产区
4.2.1 地域范围
根据 GB 19506 地理标志产品 吉林长白山人参及“长白山人参”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确定长白山道地产区为:北纬40°51′55″- 44°30′02″,东经125°16′57″-131°19′12″的吉林省长白山区,包括抚松县、长白县、靖宇县、临江市、江源区、浑江区、汪清县、安图县、珲春市、敦化市、和龙市、延吉市、图们市、龙井市、蛟河市、桦甸市、舒兰市、永吉县、磐石市、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柳河县、梅河口市等县区。
4.2.2 生态环境
4.2.2.1 土壤
选择土壤结构较好,土层较厚、耕层20厘米以上,土质疏松、肥沃壤土或砂壤土。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固、液、气三项比为1:1:2,土壤微酸性(pH 5.5-6.5),氮、磷、钾含量较高、微量元素较丰富,并应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保水保肥能力强。
4.2.2.2 气候条件
气候为中温带湿润、中寒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有效年积温l900℃~2800℃,年平均气温1.6℃~7.5℃左右,1月平均气温-l7℃~-15℃,7月平均气温17~19℃;年降水量700~900 mm(7~8月降水量400 mm);无霜期 90 ~150 天;全年日照时数约 2400 h。
4.2.2.3 环境质量要求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二级标准。
灌溉水质量应符合 GB 5084。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 二级标准。
4.2.2.4 其他环境条件
长白山人参产地应选择长白山区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和居民区,选择距公路主干道或铁路50米以外,运输方便、靠近水源、便于规范化生产管理的地块。一般在柞树、椴树、为主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间生胡枝子、杏条、榛柴等小灌木的林地种植。
4.3 种质资源
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中国植物志》第五十四卷),药用部位为根和根茎。多年生直立草本。根部膨大呈肉质纺锤形或圆柱形,或不膨大,或呈纤维状。地上茎单生,基部有鳞片,茎高30~70cm。叶轮生于茎端,数目以生长年限而不同,初生时为1枚3出复叶,二年生者为1枚5出掌状复叶,三年生者为2枚5出掌状复叶,四年生者为3枚,以后逐年增多,最后增至6枚;叶具长柄;小叶卵形或倒卵形,复叶基部的小叶较小,长2~3cm,宽1~1.5cm;上部的小叶长4~15cm,宽2.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沿叶脉有直立刚毛,下面无毛;小叶柄长达2.5cm。总花梗由茎端叶柄中央抽出,长约7~20cm,顶生伞形花序,有十余朵或数十朵淡黄绿色的小花,通常在第四年开始开花;花有梗,两性及雄性;萼绿色,5裂;花瓣5,先端尖;雄蕊5;子房下位,2室,花柱2,在两性花中离生,在雄花中合生成中空的筒状。浆果状核果,肾形,成熟时鲜红色,亦有黄色。每室含种子1~4枚。种子白色,扁平圆卵形,一侧平截。花期6~7月。果期7~9月。
4.4 特殊生产加工方法
4.4.1 生晒参
4.4.1.1 烘干
将刷洗干净的鲜参,按大、中、小分别进行干燥,避免抽沟。
4.4.1.2 绑须
将软化后的须根用白棉线捆绑于须根末端,使其顺直。
4.4.2 红参
4.4.2.1 蒸制
人参按等级蒸制,以刚好蒸透无生心为度。
4.4.2.2 高温烘干
参根经晾晒后,进行高温烘干,严格控制烘干温度,防止参根表面抽沟。
4.4.2.3 下须
将打潮软化后的人参,用剪子按标准要求下须,既要符合标准,又要讲究美观。
4.4.2.4 低温烘干
将剪完须的参根,按大、中、小分别摆放于帘上,置于干燥室内进行低温烘干,便保证整体参根干燥均匀。
4.5 性状特征
4.5.1 外观性状
红参 生晒参
4.5.1.1 生晒参
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 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出。根茎 (芦头)长1-4 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4.5.1.2 红参
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0cm,直径1~2cm,表面半透明,红棕色,偶有不透明的暗黄褐色斑块。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上部有断续的不明显环纹,下部有2~3条扭曲交叉的支根,并带弯曲的须根或仅具须根残迹,根茎(芦头)长1~2cm,上有数个凹窝状茎痕(芦碗)。有的带有1~2条完整或折断的不定根(艼)。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气微香而特异,味甘、微苦。
4.5.2 显微性状
4.5.2.1 生晒参
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窄。韧皮部外侧有裂缝,内侧薄壁细胞排列较紧密,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断续排列成放射状,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黄色块状分泌物。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薄,细波状弯曲。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10~56μm。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半球形或不规则多角形,直径4~20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
4.5.2.2 红参
除淀粉粒糊化轮廓模糊外,其他特征与生晒参相同。
4.6 临床疗效
《神农本草经》载:“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主治心下痞坚,旁治不食呕吐等”。梁代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中载:“人参微温,无毒。疗胃中冷,并心腹鼓痛,胸胁逆满,消霍乱吐逆。调中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唐代甄权撰《药性本草》记载:“人参主五劳七伤,虚损痰多,並能止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痿及癎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谓“人参治男妇一切虚症,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综上,人参主要功效为: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等症。
5 道地药材的生产
5.1 种植
5.1.1 区域环境要求
a) 种植区域必须位于道地产区内,依据道地性原理,参考传统农艺经验,种植环境应符合4.2.2.3项所述。
b) 道地药材种植区应远离干道、居民区、养殖场、工厂等区域。
5.1.2 繁殖材料
应使用审定品种。
5.1.2.1 种子
种子质量要求应符合ISO 17217-1:2014中5.1和5.2的要求。
5.1.2.2 种苗
人参种苗应符合ISO 17217-1:2014中5.1和5.3的要求。
5.1.3 土壤改良
需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结合倒土、做畦等实施pH值调节、消毒、杀虫、土壤微生物菌群调节和营养调节等土壤改良措施,经改良后的土壤技术条件宜满足以下要求:
a) 耕层土壤厚度大于等于25.0 cm;
b) 有机质含量大于等于3 %;
c) 土壤容重0.9 g/cm3~1.0 g/cm3;
d) pH 5.5~6.5。
5.1.4 整地
应按实际地势进行参地整体规划布局,构筑拦水坝和排水沟,按照有利于排水节约用地的原则确定拦水坝和排水沟的位置和数量,利用皆伐林地种植人参,需先经过清场子、起树根、挂床、翻土、倒土、翻土、做畦等整地工作。
5.1.4.1 构筑拦水坝和排水沟
按照有利于排水、通风和节约用地的原则确定拦水坝和排水沟的位置和数量。
5.1.4.2 做畦
宜顺坡做畦。
5.1.4.3 畦向
坡地宜顺坡做畦,平地应有利于排水。
5.1.4.4 规格
根据地形、地势、土壤保水能力和播栽方式等确定参畦规格。参畦长度根据地形地势而定,宽1.2 m~1.5 m,高0.20 m~0.40 m,作业道宽0.6 m~1.0 m。
5.1.5 种子催芽处理
5.1.5.1 催芽方法
a) 催芽时间:当年采收的种子立即进行催芽;上年采收的种子于6月初开始催芽。
b) 基质混配:种子与河沙(过孔径为0.17 mm 筛子)按1:3混合均匀。
c) 形态后熟管理:温度在15 ℃~20 ℃为宜,每隔10 d~15 d倒种一次,含水量8%~10%为宜。
d) 生理后熟管理:温度在2 ℃~5 ℃为宜。
5.1.5.2 催芽质量指标
裂口率达95 %以上,胚率达80 %以上。
5.1.5.3 已催芽种子贮藏
a) 达到催芽指标的种子,当年秋季不能播种时,应越冬贮藏。
b) 封冻前选择背阴高燥场地挖窖,窖底铺上木头或石块,种子箱放入窖内,箱口高出地面15 cm,箱顶覆盖编织膜,箱顶及周围培土30 cm,踏实。封冻后覆盖一层锯末或落叶,适量浇水,用帘子压好,第2年春季,解冻前取出播种。
5.1.6 播种
5.1.6.1 时间
a) 春播在4月中、下旬(土壤化冻后)开始。
b) 秋播在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土壤结冻前)开始。
5.1.6.2 密度
根据生产目的,可采用点播、条播或散播方式进行播种,直播株行距宜为(3 ㎝~5 ㎝)×(15 ㎝~18 ㎝),育苗株行距宜为(3 ㎝~5 ㎝)×(5 ㎝~8 ㎝)。
5.1.6.3 覆盖
a) 春播覆土3 ㎝~6 ㎝为宜,根据生产需要可覆盖已进行消毒处理的碎稻草、碎玉米秸秆或树叶。应边播种边覆盖,以防干旱;
b) 秋播覆土4 cm~6 ㎝为宜,根据生产需要可覆盖已进行消毒处理的碎稻草、碎玉米秸秆或树叶等防寒物3 cm~8 ㎝。
5.1.7 移栽
5.1.7.1 参苗选择
人参种苗应符合ISO 17217-1:2014中5.1和5.3的要求。
5.1.7.2 时间
a) 春栽在4月中、下旬(土壤化冻后,芽孢萌动前)进行。
b) 秋栽在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土壤结冻前)进行。
5.1.7.3 方法
斜栽或平栽,株行距一般为(8 ㎝~15 ㎝)×(18 ㎝~30 ㎝)。
5.1.8 搭棚
宜选择拱棚、复式棚等。
5.1.9 田间管理
5.1.9.1 清理作业道
解冻前及时清理作业道,疏通排水沟,清除积雪,防止融化的雪水渗入参畦。
5.1.9.2 清园
参畦土壤全部解冻、越冬芽萌动前,应撤除防寒物,清除残留的茎叶和杂草,并进行全面消毒。
5.1.9.3 苫膜
及时苫膜,预防早春霜冻。春季土壤墒情差时,可接雨后苫膜。
5.1.9.4 松土
出苗前宜浅松土,应不伤及参根和芽胞。
5.1.9.5 调光
各生长时期适宜光照见表1。
表1 各生长时期适宜光照
生长时期 |
参地类型 |
||
1年生苗田 |
留种田 |
其他年生苗田 |
|
出苗展叶期 |
薄膜和遮阳网,透光率30 %左右 |
只上膜,透光率40 %~50 % |
|
开花期 |
上二层遮阳网,透光率20 %左右 |
上一层遮阳网,透光率30 %~40 % |
|
结果期 |
透光率不应超过20 % |
上第二层遮阳网,透光率20 %~25 % |
|
生育后期 |
撤掉第二层遮阳网,适当增加光照,透光率40 %~50 % |
||
枯萎期 |
茎叶开始变黄枯萎时撤除全部遮阳物 |
5.1.9.6 调水
a) 灌溉与接雨:根据干旱情况可进行接雨或灌溉。宜选择水温、气温和地温接近时进行。灌溉可与追肥、施药相结合。
b) 防涝:应经常清理作业道和排水沟,防止堵塞;及时查补参膜,防止漏雨、潲雨。
5.1.9.7 摘蕾
宜在晴天进行。除留种田外,应及时掐掉花蕾,并喷施防治病菌感染农药。
5.1.9.8 追肥
a) 根部: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人参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出苗前结合松土施肥,或出苗后在行间开沟拌土追施。深度以不伤根为宜,肥料不应与根系接触。施肥后适量灌水,及时用稻草、铡碎的玉米秸秆或树叶等覆盖。
b) 叶面:展叶后期、绿果期和红果期根据生长状况,可喷施叶面肥。
5.1.10 病虫草鼠害防治
5.1.10.1 主要病虫草鼠害
主要病虫草鼠害发生情况参见附录A。
5.1.10.2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物理防治,加强生物防治,科学合理的进行化学防治。
5.1.10.3 防治措施
a)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的人参品种,增加翻耕次数,延长晒土时间,杀死病菌及虫卵,及时拔出杂草和染病、枯死植株,做好田间卫生,减少初期侵染源。
b) 物理防治:可利用灯光诱杀、人工捕杀、器械捕杀等方式减轻虫害和鼠害的发生。
c)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实施生物防治。
d) 化学防治:药剂选用和使用应符合GB/T 8321和NY/T 1276的要求,合理选用人参登记农药。
注1:土壤处理应均匀施入25 cm土层土壤内;地上喷施应稀释至安全浓度,并均匀施用。
注2:含丙环唑、氟硅唑、嘧菌酯等成分的制剂不宜在出苗展叶期使用;非络合态代森锰锌制剂不宜在花期使用。
5.1.11 越冬
5.1.11.1 防寒
秋末冬初根据生产需要,用稻草、树叶、铡碎的玉米秸秆等覆盖畦面,厚度3 cm~8 cm为宜,上冻前再覆盖一层参膜及参网。
5.1.11.2 防风
易受风害的参地,应在风口处设置防风障。
5.1.12 收获
5.1.12.1 时间
a) 种子: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宜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参果成熟时采摘。
b) 参根:根据当地气候条件,9月初至10月上旬进行。
5.1.12.2 方法
a) 种子:果实成熟时及时采摘,挑出病果、及时搓洗,漂去果肉和瘪粒,挑出果柄和杂物,洗净后进行催芽或晾干。
b) 参根:拆除参棚,清除茎叶,可采取人工或机械起参。
5.1.13 种植档案
应建立人参种植档案,保留期限不少于2年,种植档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c) 种植者姓名或者企业名称以及住址和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d) 种植地块位置和土壤检测报告;
e) 使用的种子、种苗、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次数和日期;
f) 病、虫、草、鼠害及其它灾害发生和防治情况;
g) 种植日期和收获日期;
h) 质量安全检验情况;
i) 销售去向。
5.2 产地加工
5.2.1 加工基本原则
a) 人参加工前通过净选、清洗,清除沙土、杂质、霉烂品及茎杆等非药用部位。
b) 鲜人参采收后应及时加工,加工过程中防止褐变和霉变,尽快脱水干燥防止变质,从而最大程度保持人参的有效成分和保证药效。
c) 加工过程中不用明矾、硫磺、漂白粉等化学试剂,严格防止二次污染。
5.2.2 加工条件
a) 人参加工必须有专门的场地,加工场地须靠近栽培区、远离污染源、水源干净。加工厂应有隔离的清洗间、蒸制间、晾晒场、烘房、贮存库,厂房应宽敞、洁净。
b) 清洗间应宽敞、用水排水便利,常用设备有清洗池、高压水枪、毛刷。
c) 蒸制间应通风透气、水电方便,常用设备有蒸箱(笼)、锅炉。
d) 晾晒场应洁净、通风,常用设备有晾晒架。
e) 烘房应洁净、散热散湿畅通,常用设备有智能温度控制器、鼓风机、木层架或竹帘。
f) 贮存库应高燥、通风、防雨、避光、远离火源,常用设备有货架。
5.2.3 人员要求
a) 加工人员应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具备健康证。
b) 加工人员培训后能熟练掌握整个加工工艺流程。
5.2.4 加工工艺
5.2.4.1 生晒参
a) 选参:挑选个大、体短、须多的鲜人参用来加工生晒参。
b) 清洗:用洗参机清洗参根,清洗后要求参根表面无泥土、污物。
j) 下须:除主根上较大的侧根,其余须根全部人工去掉。
k) 日晒:将参根放于晒参帘上,选晴天晾晒1~2天。
l) 烘干:将参根放在烘干室内进行烘干,温度控制在30~40摄氏度,烘至参根含水量为13%以下时为止。
5.2.4.2 红参
5.2.4.2.1 选参
挑选参根长、直顺的鲜人参用来加工红参。
5.2.4.2.2 清洗
清洗可采用人工清洗、高压雨水状喷淋冲洗式洗参机等进行参根清洗。要求参根表面无泥土、污物。
5.2.4.2.3 刷参
清洗后,需进行人工刷洗,去除病疤,刷净泥土,使参根达到洁白一致。人工清洗,要保持参根根须、芦头等的完整性。
5.2.4.2.4 精洗
用过滤消毒的水简单喷淋,清洗掉参根表面上的脏物。
5.2.4.2.5 蒸制
蒸制方法有大锅和蒸参机蒸制,如采用蒸参机蒸制人参,应注意下列事项:
a) 一般恒温温度为98摄氏度,不宜超过100摄氏度和低于96摄氏度,否则会影响红参质量。
b) 一般恒温蒸制时间为150分钟。降温速度每分钟不要超过1摄氏度。当温度降至80摄氏度以下时,可以打开机门,加快降温速度。
5.2.4.2.6 晾晒
将蒸制好的参根放在晒参帘上晾晒,时间不能少于4个小时。一般是白天晾晒,晚上烘干。这样可以加快人参干燥速度,改善红参色泽。
5.2.4.2.7 高温烘干
a) 一般高温烘干的时间为5个小时,如果天气不好可适当延长1小时。使参根含水量降至45%为止。
b) 一般高温烘干最适宜温度为70摄氏度。高温烘干初期,水分流失速度快,每隔15分钟要排一次风,每次3~5分钟。2~3小时后,排风时间间隔可为1小时2~3次,每次5分钟。
5.2.4.2.8 下须
按标准要求下须,一般须茬直径为3毫米为宜。
5.2.4.2.9 低温烘干
温度一般控制在30~35摄氏度。在这样的温度下,参根缓慢失水干燥,直至含水量降至13%以下为止。
5.2.4.2.10 分级包装
将加工完毕的人参,按照 GB 19506 商品要求,按照规格、等级标准,分别进行包装。
5.2.5 生产记录
建立生产档案,种植档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原料的来源、质量安全状况和生长年限;
b) 人参加工过程和生产数量;
c) 生产标准;
d) 生产和出厂日期、产品销售去向和数量。
5.3 卫生
5.3.1 应提供进行卫生消毒所需的资源,建立并实施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5.3.2 加工结束后,清除工作台、设备、室内附属设施上的杂物和污物,用扫帚清扫地面上的杂物,清理出去的杂物应储放于废物贮器。
5.3.3 工作台、设备外壁、室内附属设施先用清洁剂擦拭,再用抹布和饮用水擦拭,最后用抹布擦干,不得有积水存在,必要时还要用消毒剂擦拭一遍。
5.3.4 加工场所擦洗清洁工作完成后,清除水池和地漏上的杂物,必要时要倒入消毒剂进行液封。
5.3.5 玻璃应光亮透彻,工作台、设备无擦拭后水迹及任何残留痕迹,地面光滑、平整、清洁、无积水、无杂物。
5.3.6 检查卫生记录,应完整、清晰,有效反应卫生操作情况。
6 品质要求
6.1 基本要求
长白山人参道地药材应符合 GB/T 19506 所述要求。
6.2 性状
长白山人参性状特征及分级应符合 GB/T 19506 质量等级项下对应要求。
6.3 化学成分
长白山人参化学成分及相关理化指标应符合 GB/T 19506 理化指标项下要求。
6.4 安全性
长白山人参安全性指标应符合 GB/T 19506 卫生指标项下要求。
7 包装
a) 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卫生要求和相关规定;包装应简单、实用、有利于保护长白山人参质量和形态;禁止使用接触过禁用物质的包装材料或容器。
b) 应在包装上采用适宜的技术(如二维码或RFID等),满足防伪查询、溯源查询、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环节的智能化要求。
c) 包装上应有明显标签,注明品名、批次、规格、数量、产地、采收(产地加工)时间等信息,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
d) 应具备包装相关标准操作规程,包装操作应形成记录。
8 贮藏
a) 加工好的干人参应有专门的仓库进行储藏,仓库应具备通风除湿设备,货架与墙壁的距离不得少于30cm。离地面距离不得少于30cm。
b) 水分超过12%的人参不得入库;入库人参应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必要时应定期进行翻晒。
c) 应根据长白山人参的特性、包装性能、贮藏环境及季节等制定适宜的贮藏制度,最大程度保障长白山人参的品质。
d) 长白山人参应尽可能单独贮藏。如与其他产品共同贮藏,应在仓库内划出特定区域,并采取不同的包装、标签等措施,确保长白山人参和其他产品的识别。
9 运输
a) 根据长白山人参的特性制定适宜的运输规范,防止长白山人参发生霉变、腐烂、变质或破损,影响长白山人参的质量。
b) 应选择清洁、卫生、无污染、通风干燥、防潮的运输工具。运输过程应防雨、防潮。严禁与其他有毒有害物混存混运。
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应保持产品外包装上的标签标识清晰完整。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人参主要病虫鼠害
A.1 主要病虫草鼠害
人参主要病虫草鼠害发生时期及危害部位见表A.1。
表A.1 人参主要病虫草鼠害发生时期及危害部位
区分 |
病虫草鼠害名称 |
时期 |
发生部位 |
病害 |
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
4月下旬~5月中旬,苗地和移栽地均可发生。 |
茎基部、根 |
猝倒病Pythium spp. |
5月中旬~6月中旬,苗地发生。 |
茎基部 |
|
锈腐病Cylindrocarpon spp. |
4月下旬~5月中旬苗地,5月中旬以后(移栽地)。 |
茎基、根 |
|
镰刀菌根腐病Fusarium spp. |
4月下旬~5月中旬(苗地),6月中下旬以后(移栽地)。 |
根 |
|
灰霉病Botrytis cineara |
4月下旬以后(苗地),4月下旬~6月中旬(移栽地) |
叶、茎、根 |
|
疫病 Phytophotora cactorum |
5月中下旬(苗地、移栽地),7月(移栽地) |
叶、茎、根 |
|
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
4月下旬~6月中旬(移栽地) |
茎基部、根 |
|
黑斑病Alternaria panax |
5月上旬~6月中旬(苗地),5月下旬以后(移栽地) |
茎、叶、果实 |
|
白粉病Erysiphe panacis |
6月下旬~7月下旬(移栽地) |
果实、叶片和嫩茎 |
|
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 |
5月下旬以后(苗地移栽地) |
茎 |
|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 |
4月下旬~5月(苗地和移栽地) |
根 |
|
害虫 |
蝼蛄Gryllotalpa spp. |
5月中下旬 |
根 |
蛴螬Holotrichia oblita |
5月~6月 |
根 |
|
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 |
5月~6月,9月~10月 |
根 |
|
地老虎Agrotis spp.; Trachea tokionis |
6月上中旬以后 |
根 |
|
杂草 |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
5月上旬~9月 |
|
风花菜Rorippa islandica |
4月上旬~9月 |
||
藜Chenopodium spp. |
4月中旬~9月 |
||
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 |
4月中旬~9月 |
||
多裂赤果菊Pterocypsela laciniata |
4月中旬~9月 |
||
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
4月中旬~9月 |
||
鼠掌草Geranium sibiricum |
4月中旬~9月 |
||
酸膜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
4月中旬~9月 |
||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
3月下旬~9月 |
||
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
4月中旬~9月 |
||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
4月中旬~9月 |
||
问荆Equisetum arvense |
5月~9月 |
||
鼠害 |
鼢鼠Myospalax psilurus |
4月~9月 |
参根、地下茎和嫩芽 |
花鼠Tamias sibiricus |
4月上、中旬~9月 |
果实、种子 |
|
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 |
5月~9月 |
果实、种子 |
|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
4月~9月 |
茎叶、种子 |
|
田鼠Microtus sp. |
4月~9月 |
参籽、参根、茎 |
|
大仓鼠Tscherskia triton |
4月~9月 |
种子、果实 |
信用互评系统介绍
长白山好人参网的会员等级实行累积模式,每在产需对接平台中成功对接一次,至少可以获得一次评分的机会,分别为“好评”、“中评”、“差评”。每得到一个“好评”,就能够积累1分。50分以内的积分用参苗来表示,50-100分用参花来表示,超过100分用人参来表示。可见,产需对接成功次数越多,信用等级就越高。例如,A用户信用等级为50,那么就代表A通过产需对接平台成功交易50次。
信用等级表
信用好评表
信用互评规则
评价积分:
评价分为“好评”、“中评”、“差评”三类,每种评价对应一个积分。
评价计分:
评价积分的计算方法,具体为:“好评”加一分,“中评”零分,“差评”扣一分。
信用度:
对会员的评价积分进行累积,并在长白山好人参网上进行评价积分显示。
评价有效期:指产需对接成功后的15天内,过期系统自动设置好评。
信用一对一产需对接